2025年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
第一题: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促进社区发展服务计划(20分)
题目:某小区为异地搬迁社区。居民交往少,关系疏离,社区参度低、认同感。从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,挖掘社区资源,志愿者作用要发挥。
问题:根据地区发展模式、制订一份"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促进社区发展服务计划。
解题思路
1.把握地区发展模式核心:该模式强调居民自助、互助与社区自治,注重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,挖掘社区内部资源解决问题。
2.构建融合框架:明确社工的专业引领角色(如需求评估、方案设计、志愿者培训督导)与志愿者的实践辅助角色(如活动执行、居民联络),形成协同工作机制。
3.设计服务流程:
- 需求调研:通过问卷调查、深度访谈、焦点小组等方式,了解居民社交障碍、社区参与意愿低的具体原因。
- 目标设定:分阶段设定目标,如短期增加居民互动频率,长期培育社区自组织。
- 活动策划:设计社区运动会、邻里互助课堂、志愿者技能培训等活动,促进居民融合与志愿者能力提升。
- 资源整合:整合社区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组织等资源,为活动提供场地、物资和专业支持。
- 效果评估:运用定量(参与人数、互动频率数据)与定性(居民反馈、社区氛围观察)结合的方式评估成效。
注意事项
- 紧扣模式原则: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源,突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。
- 细化融合方案:明确社工与志愿者的分工边界与协作方式,例如社工负责活动设计,志愿者协助执行与宣传。
- 确保计划可行性:活动设计需结合社区实际情况,如考虑居民作息时间、文化背景等因素。
第二题:社区高龄老人关怀与介入策略(25分)
题目:社区80岁以上老人多,都是上世纪铁路建设大军,基本不出门,部分腿脚不便轮椅辅助,朋友之间少联系,有的人已经去世了。重阳节上门慰问发现需求,拟通过动机激发小组、"人生回顾"方法解决老人问题。
1.分析长期缺少社会接触对社区老人产生哪些负面影响
2.开办"动机激发小组"主要目的和可能遇到问题
3.以"人生回顾"方法理论基础,关注重点问题及工作步骤
解题思路
1.负面影响分析:从生理健康(活动减少致机能衰退)、心理健康(孤独感引发抑郁焦虑)、社会功能(角色丧失、自我价值感降低)三个维度展开,结合老人群体特征举例说明。
2.动机激发小组:
- 目的:提升老人参与活动积极性,重建社交网络,增强生活掌控感与意义感。
- 困难:老人身体不适难以坚持、对新事物抗拒、小组互动缺乏主动性等,需提出对应策略。
3.人生回顾方法:
- 理论基础:基于怀旧理论和生命回顾理论,通过回忆过往经历促进自我整合与代际传承。
- 关注重点:协助老人处理未完成事件、化解负面情绪、重构人生意义。
- 工作步骤:准备阶段(收集老人资料、制定计划)、实施阶段(引导回忆、分享感悟)、总结阶段(整理成果、跟进关怀)。
注意事项
- 结合群体特性:分析负面影响和设计介入方法时,需紧扣铁路建设者身份及高龄、行动不便等特点。
- 突出专业性:阐述理论基础和方法步骤时,需引用专业文献或教材内容,增强说服力。
- 问题与对策对应:在分析小组困难时,需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,体现实务能力。
第三题:吸毒人员及家庭关爱行动成效与社会影响(25分)
题目:某部门购买社工机构服务开展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。相关部门和基金会支持。开展了家的力量……等相关子项目,200多个家庭热烈响应。吸引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,累计服务500家庭人次。吸毒人员子女得到了改变。吸毒人员也因此而得到改变,决定回报社会。形成了党委领导,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。
1.结合案例,社会服务成效评估程序逻辑模式、分析该模式的要素及要素之间逻辑
2.社工服务激发了哪些方面的社会活力
解题思路
1.程序逻辑模式分析:
- 要素提取:从案例中提炼投入(资金、人力、政策支持)、活动(子项目实施)、产出(服务人次、家庭参与数量)、成果(吸毒人员及子女行为改变)、影响(社会联动机制形成)。
- 逻辑关系:投入资源保障活动开展,活动直接产生产出,产出进一步带来个体与家庭层面的成果,最终推动社会层面的系统改变。
2. 社会活力激发:从个体层面(吸毒人员及子女重获信心、社会功能恢复)、家庭层面(亲子关系改善、家庭支持系统重建)、社会层面(多方协作机制形成、社会资源整合优化)展开分析。
注意事项
- 紧密结合案例:所有要素和逻辑分析必须引用案例中的具体数据和描述,避免空泛理论堆砌。
- 分层清晰论述:分析社会活力时,需按个体 - 家庭 - 社会的逻辑递进,突出社工服务的多层次影响。
- 体现系统思维:强调各要素间的因果关联,展现服务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化过程。
第四题:ERG理论与群众服务实践(30分)
题目:做好群众需要工作,ERG理论
1.阐述试阿尔德弗尔需要理论的内容(10分)
2.根据阿尔德弗尔理论特点、阐述如何准确识别服务对象的需要(10分)
3.结合中国实际,阐述准确识别服务对象需要与服务群众的关系(10分)(共30分)
解题思路
1.理论内容阐述:详细解释生存需要(物质保障)、关系需要(人际交往)、成长需要(自我实现)的内涵,说明三类需要的层级关系及受挫倒退机制。
2. 需求识别策略:
- 观察法:通过日常接触观察服务对象行为表现(如是否回避社交反映关系需要受挫)。
- 访谈法:设计针对性问题了解需求优先级与未满足状态。
- 动态评估:关注需求变化,结合受挫倒退理论预判潜在需求。
3. 联系中国实际:结合乡村振兴、社区治理等政策背景,说明精准识别需求是提供兜底保障、促进社区参与、推动社会公平的基础,体现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。
注意事项
- 理论解释准确:引用权威教材或文献,确保ERG理论核心概念表述无误。
- 方法具体可行:需求识别策略需具有实操性,可举例说明如何在社区或
了解社工、考社工证
马上关注陇原社工